淳一品無添加紅薑黃粉
產地:台灣
重量:60g
薑黃(Turmeric)是一種地下根莖植物,日本人稱「鬱金ウコン」,是咖哩粉中常見的香料成分。近幾年WHO(世界衛生組織)證實,薑黃根莖內含有豐富的薑黃素,擁有非常驚人的調整體質能力。薑黃被人類使用已有4000多年歷史,屬於薑科植物,咖哩中黃色的來源就是它,在古印度及中國醫學都曾使用薑黃來治療發炎性疾病、保護肝臟、皮膚疾病及創傷,堪稱草本阿斯匹靈。
近年在日本引起養生旋風,大受歡迎的「紅薑黃」,也在台灣也吹起一股風潮。說到薑黃,人們普遍的印象是咖哩中的薑黃。那麼為什麼會有紅薑黃與黃薑黃的不同名稱呢?光看名字似乎只有顏色上的不同,究竟這兩種薑黃有什麼差別?
【紅薑黃v.s黃薑黃】薑黃主要有三個品種:春薑黃、秋薑黃、紫薑黃。怎麼會沒有常聽到的紅薑黃呢?
原來紅薑黃是秋薑黃品種產生的一種變種,秋薑黃的根莖色澤偏向了橘紅色,因而有了紅薑黃這個名稱。以蘊含的薑黃素而言,秋薑黃>春薑黃。春薑黃在春天開花,切面與粉末的顏色是淺黃色。
紅薑黃也叫做秋鬱金,會在秋天開出美麗的花,橫切面是橘紅色,粉末的顏色也比較深。台灣的風土條件也很適合種植秋薑黃,在台灣優良的農業技術與管理下,產生的薑黃素也很高,一點也不輸給日本!春薑黃常見於果菜市場販售,價格相當便宜,主要用途為咖哩中添加香料,使咖哩產生顏色、氣味。春薑黃的薑黃素含量極低,專業「定量分析檢測極限0.005」測得薑黃素含量為「未驗出」或「陰性」。
此類薑黃粉顏色為淡黃色,粉粒較粗,營養價值不高。秋薑黃目前台灣市售價格較高的薑黃粉都是這類等級,專業「定量分析檢測極限0.005」測得薑黃素含量約為0.6-1.5%,含微量薑黃精油,氣味呈現辛辣香氣,顏色比春薑黃深一點,一般多用於保健、烹飪烘焙。
紅薑黃紅薑黃是薑科薑黃屬,是秋薑黃的變種物,含有最豐富的薑黃素,是秋薑黃的4倍、春薑黃的12倍,因此被稱為「薑黃素之王」,因產量較秋薑黃稀少,專業「定量分析檢測極限0.005」測得薑黃素含量一般介於2%~4%。
由於薑黃素含量是所有薑黃種類最高,因此顏色呈現「深暗橘黃色」,且散發濃郁辛香味。由於眾多人類及動物研究均顯示,薑黃素的口服吸收率極差,約有40%-85%的劑量會直接由腸道排出,因此如何增加吸收率成為大家關心話題。
以下有3個增加薑黃吸收率的方法:
1.) 加入黑胡椒:胡椒鹼(Piperine)是胡椒中的成分,研究指出,添加胡椒鹼的薑黃素能提升2,000%的生體生物利用率(相較於天然薑黃素)。
2.) 加入脂肪:薑黃素為脂溶性,可添加油脂增加吸收率,常見好油如橄欖油、亞麻仁籽油、椰子油都是不錯選擇
3.) 加熱:使用熱水沖泡可提升薑黃素在水中溶解度近12倍,有助提升生物利用率。烹調建議:-油溶性的薑黃粉,最適合烹調入菜,製作出健康滿分的薑黃飯、薑黃雞湯、薑黃花椰菜等料理。-薑黃飲品,薑黃粉具有天然鮮豔顏色,加入熱飲如黑糖薑黃茶或有油脂的豆奶、牛奶、咖啡等亦非常適合。
資料由商戶提供、圖片只供參考
重量:60g
薑黃(Turmeric)是一種地下根莖植物,日本人稱「鬱金ウコン」,是咖哩粉中常見的香料成分。近幾年WHO(世界衛生組織)證實,薑黃根莖內含有豐富的薑黃素,擁有非常驚人的調整體質能力。薑黃被人類使用已有4000多年歷史,屬於薑科植物,咖哩中黃色的來源就是它,在古印度及中國醫學都曾使用薑黃來治療發炎性疾病、保護肝臟、皮膚疾病及創傷,堪稱草本阿斯匹靈。
近年在日本引起養生旋風,大受歡迎的「紅薑黃」,也在台灣也吹起一股風潮。說到薑黃,人們普遍的印象是咖哩中的薑黃。那麼為什麼會有紅薑黃與黃薑黃的不同名稱呢?光看名字似乎只有顏色上的不同,究竟這兩種薑黃有什麼差別?
【紅薑黃v.s黃薑黃】薑黃主要有三個品種:春薑黃、秋薑黃、紫薑黃。怎麼會沒有常聽到的紅薑黃呢?
原來紅薑黃是秋薑黃品種產生的一種變種,秋薑黃的根莖色澤偏向了橘紅色,因而有了紅薑黃這個名稱。以蘊含的薑黃素而言,秋薑黃>春薑黃。春薑黃在春天開花,切面與粉末的顏色是淺黃色。
紅薑黃也叫做秋鬱金,會在秋天開出美麗的花,橫切面是橘紅色,粉末的顏色也比較深。台灣的風土條件也很適合種植秋薑黃,在台灣優良的農業技術與管理下,產生的薑黃素也很高,一點也不輸給日本!春薑黃常見於果菜市場販售,價格相當便宜,主要用途為咖哩中添加香料,使咖哩產生顏色、氣味。春薑黃的薑黃素含量極低,專業「定量分析檢測極限0.005」測得薑黃素含量為「未驗出」或「陰性」。
此類薑黃粉顏色為淡黃色,粉粒較粗,營養價值不高。秋薑黃目前台灣市售價格較高的薑黃粉都是這類等級,專業「定量分析檢測極限0.005」測得薑黃素含量約為0.6-1.5%,含微量薑黃精油,氣味呈現辛辣香氣,顏色比春薑黃深一點,一般多用於保健、烹飪烘焙。
紅薑黃紅薑黃是薑科薑黃屬,是秋薑黃的變種物,含有最豐富的薑黃素,是秋薑黃的4倍、春薑黃的12倍,因此被稱為「薑黃素之王」,因產量較秋薑黃稀少,專業「定量分析檢測極限0.005」測得薑黃素含量一般介於2%~4%。
由於薑黃素含量是所有薑黃種類最高,因此顏色呈現「深暗橘黃色」,且散發濃郁辛香味。由於眾多人類及動物研究均顯示,薑黃素的口服吸收率極差,約有40%-85%的劑量會直接由腸道排出,因此如何增加吸收率成為大家關心話題。
以下有3個增加薑黃吸收率的方法:
1.) 加入黑胡椒:胡椒鹼(Piperine)是胡椒中的成分,研究指出,添加胡椒鹼的薑黃素能提升2,000%的生體生物利用率(相較於天然薑黃素)。
2.) 加入脂肪:薑黃素為脂溶性,可添加油脂增加吸收率,常見好油如橄欖油、亞麻仁籽油、椰子油都是不錯選擇
3.) 加熱:使用熱水沖泡可提升薑黃素在水中溶解度近12倍,有助提升生物利用率。烹調建議:-油溶性的薑黃粉,最適合烹調入菜,製作出健康滿分的薑黃飯、薑黃雞湯、薑黃花椰菜等料理。-薑黃飲品,薑黃粉具有天然鮮豔顏色,加入熱飲如黑糖薑黃茶或有油脂的豆奶、牛奶、咖啡等亦非常適合。
資料由商戶提供、圖片只供參考